茫茫大漠执着追梦者 ——中国胡杨国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徐树臣访谈录
今天,我有幸来拜访中国大漠胡杨国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徐树臣老师。他是“李可染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才华横溢且具有独立学术风格的画家。一踏进大厅,未见其人便见其画,墙上挂满徐老师的绘画作品,顿时感觉整个大厅都充满着浓浓的艺术气息。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徐老师的画室,今天终于有机会可以近距离感受他的艺术魅力。
受访嘉宾:徐树臣(以下简称徐)
采访者:中国书画网记者 赛赛 (以下简称赛 )
时间:2022年4月10日
地点:中国胡杨国画艺术研究院
赛:徐老师:您好!您一直以大漠、胡杨、骆驼为主要题材进行艺术创作,那么,您对茫茫的戈壁和胡杨树应该有着极其特殊的情怀吧?
徐: 大漠像有一种魔力,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觉得茫茫戈壁,能让人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苍古、荒凉和旷远之美,相比被钢筋和水泥禁锢的城市,我更喜欢广袤的大西北,那里是苍凉又生机勃勃的,是孤独寂寞又热闹繁盛的,给人以遥不可及的感觉。当你真正走进它,就会发现那是一片纯净又旷达的土地,美得让人窒息,更令人惊叹。胡杨有勇者的品质和坚韧的性格,它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它也有着独特的韵味和优雅的美丽。它的外观很美,内里又有一种顽强、倔强的精神,顽强的特质和不屈的傲骨都是值得我钦佩和欣赏的,它能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勇气,给人以不屈不挠的力量。 看到它,我就会迸发出一种强烈的欲望——要努力把大漠胡杨不同的姿态及其精神内涵充分展现给人们,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到它奇异的美,更要把胡杨精神传递给后代子孙。
赛:从您的画作不难看出您有着深厚的西画功底,但您绘画的整体效果又具有浓厚的中国画气派,请问您是如何把两者完美巧妙地结合起来的呢?
徐:我认为无论哪种画法都有它的精髓所在,西方画重写实而非写意,而中国传统绘画重视写意,讲究以意传神,美在意境、形式、书法、印章、笔墨、题词。中国画以水为韵,以墨为骨,以色彩为辅,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展现作品的意境之美。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绝非是用简单的物质材料去描绘视觉的愉悦或痛苦的一般性绘画作品,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才是它的灵魂所在。我又将西方绘画的艺术色彩表现形式、生动的造型和光影投射的效果巧妙地运用其中,使作品更加富有质感和空间感。
赛:您笔下的骆驼灵动异常、形态各异,笔墨酣畅淋漓,风格大气雄浑。请问您是如何体现自我风格的呢?
徐:骆驼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可以不吃不喝在大漠里跋涉十天半月,被誉为“沙漠之舟”,它给我们以启迪,给我们以力量。要画好骆驼就得把握好它的结构和动态,要充分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才能画出骆驼的精神气度。骆驼的形体高大,很适合用水墨画去表现,它的毛比较长,特别适合画大写意。我吸取前人传统的画法,又融入了个人的思想观念,在表现形式也有很大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画什么都要有源、有本。齐老先生曾说过“真正的艺术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我觉得能打动人的还是作品的技法和它所传递的情感。
赛、请问您对今后的创作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吗?
徐:亲眼目睹胡杨树的那一刻,我就已被它的雄姿倾倒,更被它的精神深深折服。如今,胡杨精神早已根植于我的内心,溶于我的血肉灵魂之中。当我用手抚摸摸着胡杨树那没有皮肤包裹的树干,感受那不屈的生命力;用放大镜观察着胡杨树上那条条数不清的似血管的经络和树皮上的纹理、结疤,品味它所经历的沧桑与磨难时,更加坚定了我的创作意志。我一直主张画家要画自己熟悉的,能感动自己的题材,并在自己所要表现的绘画题材上一直不断地摸索前行。我会紧紧围绕大漠题材一直坚定地走下去,生命不止,艺术风格的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这也是我笔下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气质和精神内涵。
采访手记:在采访中,我深深感受到徐老师是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定的人,他自身就是一棵坚毅的胡杨。他时而谈笑风生,时而表情凝重,处处彰显出他的质朴、随性、严谨、执着。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深深感染着我,使我更加感受到他笔下的胡杨作品能给人以豪迈自然和绚丽浪漫的幻想。我觉得他的大漠胡杨作品成功实现了人文与情怀的统一, 时代与精神的关注,生命与价值的思考,艺术与灵魂的表达。茫茫中国,绘画千年耀眼辉煌,高峰迭起,大师辈出。如今,徐老师根植大漠,以胡杨为题材,深刻挖掘其内涵和外延,为我们创造出中国画的新风尚、新气象。
离开展厅的那一刻,我突然感觉不见胡杨不知生命的辉煌,它那生生不息的精神,顽强不屈的毅力岂不完美地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所在吗?我们何其幸运,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但一个国家的和平要靠强大的力量去捍卫,去换取,胡杨精神应该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徐老师的这种阳刚大美的艺术风格和生机勃勃、活力不衰的生命形态正好与这个时代相契合!
受访嘉宾:徐树臣(以下简称徐)
采访者:中国书画网记者 赛赛 (以下简称赛 )
时间:2022年4月10日
地点:中国胡杨国画艺术研究院
赛:徐老师:您好!您一直以大漠、胡杨、骆驼为主要题材进行艺术创作,那么,您对茫茫的戈壁和胡杨树应该有着极其特殊的情怀吧?
徐: 大漠像有一种魔力,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觉得茫茫戈壁,能让人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苍古、荒凉和旷远之美,相比被钢筋和水泥禁锢的城市,我更喜欢广袤的大西北,那里是苍凉又生机勃勃的,是孤独寂寞又热闹繁盛的,给人以遥不可及的感觉。当你真正走进它,就会发现那是一片纯净又旷达的土地,美得让人窒息,更令人惊叹。胡杨有勇者的品质和坚韧的性格,它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它也有着独特的韵味和优雅的美丽。它的外观很美,内里又有一种顽强、倔强的精神,顽强的特质和不屈的傲骨都是值得我钦佩和欣赏的,它能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勇气,给人以不屈不挠的力量。 看到它,我就会迸发出一种强烈的欲望——要努力把大漠胡杨不同的姿态及其精神内涵充分展现给人们,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到它奇异的美,更要把胡杨精神传递给后代子孙。
赛:从您的画作不难看出您有着深厚的西画功底,但您绘画的整体效果又具有浓厚的中国画气派,请问您是如何把两者完美巧妙地结合起来的呢?
徐:我认为无论哪种画法都有它的精髓所在,西方画重写实而非写意,而中国传统绘画重视写意,讲究以意传神,美在意境、形式、书法、印章、笔墨、题词。中国画以水为韵,以墨为骨,以色彩为辅,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展现作品的意境之美。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绝非是用简单的物质材料去描绘视觉的愉悦或痛苦的一般性绘画作品,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才是它的灵魂所在。我又将西方绘画的艺术色彩表现形式、生动的造型和光影投射的效果巧妙地运用其中,使作品更加富有质感和空间感。
赛:您笔下的骆驼灵动异常、形态各异,笔墨酣畅淋漓,风格大气雄浑。请问您是如何体现自我风格的呢?
徐:骆驼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可以不吃不喝在大漠里跋涉十天半月,被誉为“沙漠之舟”,它给我们以启迪,给我们以力量。要画好骆驼就得把握好它的结构和动态,要充分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才能画出骆驼的精神气度。骆驼的形体高大,很适合用水墨画去表现,它的毛比较长,特别适合画大写意。我吸取前人传统的画法,又融入了个人的思想观念,在表现形式也有很大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画什么都要有源、有本。齐老先生曾说过“真正的艺术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我觉得能打动人的还是作品的技法和它所传递的情感。
赛、请问您对今后的创作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吗?
徐:亲眼目睹胡杨树的那一刻,我就已被它的雄姿倾倒,更被它的精神深深折服。如今,胡杨精神早已根植于我的内心,溶于我的血肉灵魂之中。当我用手抚摸摸着胡杨树那没有皮肤包裹的树干,感受那不屈的生命力;用放大镜观察着胡杨树上那条条数不清的似血管的经络和树皮上的纹理、结疤,品味它所经历的沧桑与磨难时,更加坚定了我的创作意志。我一直主张画家要画自己熟悉的,能感动自己的题材,并在自己所要表现的绘画题材上一直不断地摸索前行。我会紧紧围绕大漠题材一直坚定地走下去,生命不止,艺术风格的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这也是我笔下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气质和精神内涵。
采访手记:在采访中,我深深感受到徐老师是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定的人,他自身就是一棵坚毅的胡杨。他时而谈笑风生,时而表情凝重,处处彰显出他的质朴、随性、严谨、执着。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深深感染着我,使我更加感受到他笔下的胡杨作品能给人以豪迈自然和绚丽浪漫的幻想。我觉得他的大漠胡杨作品成功实现了人文与情怀的统一, 时代与精神的关注,生命与价值的思考,艺术与灵魂的表达。茫茫中国,绘画千年耀眼辉煌,高峰迭起,大师辈出。如今,徐老师根植大漠,以胡杨为题材,深刻挖掘其内涵和外延,为我们创造出中国画的新风尚、新气象。
离开展厅的那一刻,我突然感觉不见胡杨不知生命的辉煌,它那生生不息的精神,顽强不屈的毅力岂不完美地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所在吗?我们何其幸运,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但一个国家的和平要靠强大的力量去捍卫,去换取,胡杨精神应该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徐老师的这种阳刚大美的艺术风格和生机勃勃、活力不衰的生命形态正好与这个时代相契合!
画家简介:
徐树臣,1968年出生于吉林市。中国大漠胡杨国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西北画派国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张大千金荷国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美协吉林分会会员,中书协吉林分会会员。
徐树臣先生自幼学习美术,从事美术绘画四十余年。几十年来,徐树臣艺海泛舟,朝夕研摩,画艺得到长足的进展,受到观众的好评。近年来,潜心研究西北画风,作品笔墨朴拙、气韵生动、意境深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
2006年他的作品《家在冰雪山水间》荣获黄山杯书画大赛银奖。
2008年他的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应邀参加“盛世丹青”中国名家邀请展。
2013年他的作品《云锦太行》参加中国“水墨丹青”书画展,荣获金奖。2017年3月他的作品《闲逸》刊登在中国北方优秀期刊《夕阳红》杂志封面并永久收藏于。
2017年7月他的作品《苍山碧水仙居图》刊登在中国北方优秀期刊《夕阳红》杂志封面并永久收藏。
2019年应约参加大西北风情画展,他的作品《大漠金秋》荣获一等奖。
2021年6月被华夏万里行(北京)文化交流中心分别评为《当代艺术领军人物》,《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家》, 《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家》。他的
每一幅作品都是精品之作。蕴含着画家深厚的笔墨之功,他的作品曾被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
编辑: 赛赛